close

頭髮與指甲、牙齒都是皮膚的附屬器,它們構成人類表皮最堅固的部份;毛囊更是人體少數會永遠再生的器官之一,它有許多重要的生理功能,例如保護以及觀感。
毛髮大部份由死亡並且終止分化的角質細胞構成,它堅固的特性是來自細胞支架的中間絲(intermediate filaments)構造中的雙硫鍵結。
在胚胎時期,毛髮以固定的速度由頭頂向尾椎的方向生長。在胎兒16週大的時候可以開始看到毛髮。
毛髮終生週期性的落髮/生髮週期是人類其它器官看不到的,週期的產生與其他同樣具週期性會再生的組織(如傷口的癒合,子宮內膜產生月經,兩棲類動物斷肢的再生) 有著相當類似的的機制。

《頭髮的結構》
生長完全的毛髮,結構上包含:
1. 游離的毛幹(hair shaft)。
2. 毛根(hair root):埋在皮膚中的毛根
3. 毛囊(hair follicle):包裹著毛根的袋狀毛囊。
4. 毛球(hair bulb):毛囊的下端膨大的地方。
5. 毛乳頭(papillae):毛球底端有毛乳頭。
6. 皮脂腺:有一或多個皮脂腺以管線連結到毛囊中。
7. 束毛肌:可將毛髮直立的束毛肌。

頭髮構造  

《頭髮的生長》
頭髮的生長並非連續性的,它與連續生長的指甲不同。
頭髮的生長是周期性的,人的一生約可經歷10~20個頭髮週期。
【生長期】一般來說頭髮的生長期約2~6年,也就是每根頭髮的壽命,處於此時期的毛球部細胞分裂活躍,毛囊膨大,長度長而深植入真皮深處。
【退化期】接下來進入約2~3禮拜的退行期,進入退行期後的毛髮停止生長;毛根部分逐漸角化,毛球逐漸角化縮小,毛根往表皮處移動縮短,毛乳頭留在原處。
【休止期】最後進入休止期,每次梳頭後掉落的頭髮即屬此階段,此時期毛根繼續向上縮短至束毛肌附著處,毛根的長度僅有生長期的1/2~1/3,毛根呈白色,毛根鞘消失。
這些週期性的變化是受表皮內一種〝頭髮的時鐘〞所控制,它的真正分子機轉目前仍不清楚,它可以透過當地的訊號傳遞以產生特定的毛囊週期切換,除此之外,毛囊週期也被許多毛囊以外的調節訊號所影響,例如內分泌、神經、血管、營養等等。

 《頭髮的密度》
毛髮的密度以新生兒時期最高,每平方公分1135根。20~30歲時為每平方公分615根。之後隨時間遞減,分別為30~50歲的每平方公分485根,以及70~80歲的每平方公分435根,禿髮患者的頭頂則每平方公分平均只有330根。

《頭髮的顏色》
毛囊也是儲存人體中未分化的表皮及黑色素幹細胞主要的地方,它有一特別的色素單位來進行毛髮的上色。
毛髮的顏色是由毛髮皮質中的黑色素細胞製造的,在黑髮的黑色素是一種較黑的黑色素稱為eumelanin,金髮或紅髮裡的黑色素則是較淺的黑色素稱為pheomelanin。白髮一般在20~40歲在頭部的兩邊開始出現,逐漸分布到頭頂及後腦區,到了50歲一半的人有50%的頭髮已是白髮。

 

 

║文章出處║ 高醫醫訊/皮膚科/周采青|醫師‧林起翎|主治醫師

║尊重智慧財產權║
※本文章已清楚載明出處,若有侵權,請來信告知,必將盡速移除。
※為讓文章更適於閱讀,部分內文可能經過細微潤飾。
※本文若需轉寄分享,請載明原出處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頭髮構造 頭髮生長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頭髮研究員 的頭像
    頭髮研究員

    頭髮研究所

    頭髮研究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